Backend-Development
  • Introduce
  • 操作系统和Linux
    • 操作系统基础
      • 进程
      • 进程间通信
      • 线程 & 协程
      • 调度
      • 互斥 & 同步
      • 死锁 & 饥饿
      • 内存管理
      • 文件系统
      • IO
    • Linux
      • Linux共享内存
      • Linux进程的内存空间布局
      • 僵尸进程和孤儿进程
      • 用户态和内核态
      • Linux进程调度算法
      • 理解inode
      • Linux进程间通信
      • Linux虚拟文件系统
      • CPU亲和性
      • 零拷贝技术
      • Linux IO栈
    • Linux常考命令
      • 管道和重定向
      • 文本处理三剑客
      • 文件和目录管理
      • 进程&内存&CPU管理
      • 用户&组管理
      • 网络管理
    • Linux系统调用
      • 内存
      • 进程
    • Linux系统编程
      • Linux堆内存管理
      • pthread库
    • Shell编程
  • 网络通信与网络编程
    • 计算机网络
      • 应用层其他协议
      • 应用层之DNS协议
      • 应用层之HTTP/3协议
      • 应用层之HTTPS协议
      • 应用层之HTTP协议
      • 传输层之UDP协议
      • 传输层之TCP协议
      • 网络层其他协议
      • 网络层之IP协议
      • 数据链路层
      • 物理层
    • 网络编程
      • cookie、session、token
      • TCP的粘包问题
      • 幂等性
      • 网络IO模型
      • 多路复用IO
      • Socket编程
      • 高并发服务器
    • Linux网络编程之底层
      • 传输控制块TCB
      • TCP数据发送之tcp_sendmsg()
      • TCP选项之MSS
    • 网络安全
    • Nginx
    • Wireshark
    • Libevent
  • 数据库
    • 数据库相关概念
    • 关系数据库设计范式
    • SQL
      • 初级SQL
      • 中级SQL
      • 高级SQL
    • Redis
      • Redis数据结构
      • Redis数据类型
      • 数据持久化
      • 雪崩 & 击穿 & 穿透
      • 主从复制
      • Redis集群
    • MySQL
      • MySQL数据类型
      • 事务
      • 事务隔离
      • 存储引擎
      • MyISAM与InnoDB
      • 锁机制
      • 索引
      • 联合索引
      • 主从复制
      • MySQL集群
      • MySQL使用总结
    • MongoDB
      • 启动与停止
      • 查询
    • Memcached
  • 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
    • 定点数 & 浮点数 & 内存
    • 体系结构
  • 编译和调试
    • 编译原理
    • Gdb调试
    • 内存屏障
    • 编译器优化
    • make/Makefile
    • cmake
    • 交叉编译
    • C++单元测试
    • 单元测试之Google Test
  • 设计模式
    • 设计模式
    • “组件协作”模式
  • 其他
    • 正则表达式
      • 基本正则表达式
      • 扩展正则表达式
    • Git版本控制
      • 提交代码
      • 常用命令
    • 编码和字符集
    • Vim用法
    • 一文解“锁”
    • 无锁技术
    • 面试中的“锁”
  • 面试题
    • 计算机网络面试题
    • 操作系统面试题
    • 数据库面试题
    • 其他面试题
    • 场景题总结
    • 智力题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• 初始网络编程
  • 进程间通信到网间进程通信
  • 普通IO到网络IO
  • 网络应用编程界面
  • Socket与Winsock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网络通信与网络编程

网络编程

Previous物理层Nextcookie、session、token

Last updated 4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初始网络编程

进程间通信到网间进程通信

进程通信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单机系统。由于每个进程都在自己的地址范围内运行,为保证两个相互通信的进程之间既互不干扰又协调一致工作,操作系统为进程通信提供了相应设施,如:UNIX BSD有管道(pipe)、命名管道(named pipe)软中断信号(signal);UNIX system V有消息(message)、共享存储区(shared memory)和信号量(semaphore)等。他们都仅限于用在本机进程之间通信。网间进程通信要解决的是不同主机的进程间相互通信问题(可把同机进程通信看作是其中的特例)。为此,首先要解决的是网间进程标识问题。同一主机上,不同进程可用进程号(process ID)唯一标识。但在网络环境下,TCP/IP协议提出了协议端口(protocol port,简称端口)的概念,用于标识通信的进程。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(包括一些数据结构和I/O缓冲区)。应用程序(即进程)通过系统调用与某端口建立连接(binding)后,传输层传给该端口的数据都被相应进程所接收,相应进程发给传输层的数据都通过该端口输出。

普通IO到网络IO

UNIX系统的I/O命令集,是从Maltics和早期系统中的命令演变出来的,其模式为打开一读/写一关闭(open-write-read-close)。在一个用户进程进行I/O操作时,它首先调用“打开”获得对指定文件或设备的使用权,并返回称为文件描述符的整型数,以描述用户在打开的文件或设备上进行I/O操作的进程。然后这个用户进程多次调用“读/写”以传输数据。当所有的传输操作完成后,用户进程关闭调用,通知操作系统已经完成了对某对象的使用。 在TCP/IP协议的实现中,对端口的操作类似于一般的I/O操作,进程获取一个端口,相当于获取本地唯一的I/O文件,可以用一般的读写原语访问之。 类似于文件描述符,每个端口都拥有一个叫端口号(port number)的整数型标识符,用于区别不同端口。

网络应用编程界面

TCP/IP协议被集成到UNIX内核中时,相当于在UNIX系统引入了一种新型的I/O操作。UNIX用户进程与网络协议的交互作用比用户进程与传统的I/O设备相互作用复杂得多。首先,进行网络操作的两个进程在不同机器上,如何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?其次,网络协议存在多种,如何建立一种通用机制以支持多种协议?即需要一种通用的网络编程接口: 独立于具体协议和通用的网络编程,这些都是网络应用编程界面所要解决的问题。

在UNIX系统中,网络应用编程界面有两类:UNIX BSD的套接字(socket)和UNIX System V的TLI。由于Sun公司采用了支持TCP/IP的UNIX BSD操作系统,使TCP/IP的应用有更大的发展,其网络应用编程界面──套接字(socket)在网络软件中被广泛应用,至今已引进微机操作系统DOS和Windows系统中,成为开发网络应用软件的强有力工具。

Socket与Winsock

Berkeley UNIX 操作系统定义了一种 API,称为 套接字接口(socket interface),简称套接字(socket)。微软公司在其操作系统中采用了套接字接口 API ,形成了一个稍有不同的 API,并称之为 Windows Socket Interface,WINSOCK。

✏️
✏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