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度
✏️ 2、调度
当一个计算机是多道程序设计系统时,会频繁的有很多进程或者线程来同时竞争CPU时间片。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或线程处于就绪状态时,就会发生这种情况。如果只有一个CPU可用,那么必须选择一个进程运行,这一功能是在操作系统中完成的,通常称为调度程序(scheduler)。该程序使用的算法叫做调度算法( scheduling algorithm)。
🖋️ 2.1、调度时机
在进程的生命周期中,当进程从一个运行状态到另外一状态变化的时候,其实会触发一次调度。比如,以下状态的变化都会触发操作系统的调度:
从就绪态 -> 运行态:当进程被创建时,会进入到就绪队列,操作系统会从就绪队列选择一个进程运行;
从运行态 -> 阻塞态:当进程发生 I/O 事件而阻塞时,操作系统必须选择另外一个进程运行;
从运行态 -> 结束态:当进程退出结束后,操作系统得从就绪队列选择另外一个进程运行;
因为,这些状态变化的时候,操作系统需要考虑是否要让新的进程给 CPU 运行,或者是否让当前进程从 CPU 上退出来而换另一个进程运行。另外,如果硬件时钟提供某个频率的周期性中断,那么可以根据如何处理时钟中断,把调度算法分为两类:
非抢占式调度算法挑选一个进程,然后让该进程运行直到被阻塞,或者直到该进程退出,才会调用另外一个进程,也就是说不会理时钟中断这个事情。
抢占式调度算法挑选一个进程,然后让该进程只运行某段时间,如果在该时段结束时,该进程仍然在运行时,则会把它挂起,接着调度程序从就绪队列挑选另外一个进程。这种抢占式调度处理,需要在时间间隔的末端发生时钟中断,以便把 CPU 控制返回给调度程序进行调度,也就是常说的时间片机制。
🖋️ 2.2、调度原则
原则一:如果运行的程序,发生了 I/O 事件的请求,那 CPU 使用率必然会很低,因为此时进程在阻塞等待硬盘的数据返回。这样的过程,势必会造成 CPU 突然的空闲。所以,为了提高 CPU 利用率,在这种发送 I/O 事件致使 CPU 空闲的情况下,调度程序需要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来运行。
原则二:有的程序执行某个任务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,如果这个程序一直占用着 CPU,会造成系统吞吐量(CPU 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进程数量)的降低。所以,要提高系统的吞吐率,调度程序要权衡长任务和短任务进程的运行完成数量。
原则三:从进程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,实际上是包含两个时间,分别是进程运行时间和进程等待时间,这两个时间总和就称为周转时间。进程的周转时间越小越好,如果进程的等待时间很长而运行时间很短,那周转时间就很长,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,调度程序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。
原则四:处于就绪队列的进程,也不能等太久,当然希望这个等待的时间越短越好,这样可以使得进程更快的在 CPU 中执行。所以,就绪队列中进程的等待时间也是调度程序所需要考虑的原则。
原则五:对于鼠标、键盘这种交互式比较强的应用,我们当然希望它的响应时间越快越好,否则就会影响用户体验了。所以,对于交互式比较强的应用,响应时间也是调度程序需要考虑的原则。
针对上面的五种调度原则,总结成如下:
CPU 利用率:调度程序应确保 CPU 是始终匆忙的状态,这可提高 CPU 的利用率;
系统吞吐量:吞吐量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 CPU 完成进程的数量,长作业的进程会占用较长的 CPU 资源,因此会降低吞吐量,相反,短作业的进程会提升系统吞吐量;
周转时间:周转时间是进程运行和阻塞时间总和,一个进程的周转时间越小越好;
等待时间:这个等待时间不是阻塞状态的时间,而是进程处于就绪队列的时间,等待的时间越长,用户越不满意;
响应时间:用户提交请求到系统第一次产生响应所花费的时间,在交互式系统中,响应时间是衡量调度算法好坏的主要标准。
说白了,这么多调度原则,目的就是要使得进程要「快」。
🖋️ 2.3、调度算法
不同的调度算法适用的场景也是不同的。在单核 CPU 系统中常见的调度算法如下。
💎 2.3.1、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
最简单的一个调度算法,就是非抢占式的先来先服务(First Come First Severd, FCFS)算法了。
顾名思义,先来后到,每次从就绪队列选择最先进入队列的进程,然后一直运行,直到进程退出或被阻塞,才会继续从队列中选择第一个进程接着运行。
这似乎很公平,但是当一个长作业先运行了,那么后面的短作业等待的时间就会很长,不利于短作业。FCFS 对长作业有利,适用于 CPU 繁忙型作业的系统,而不适用于 I/O 繁忙型作业的系统。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