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作系统基础

✏️ 1、认识操作系统

操作系统(OS)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,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。UNIX是第一个实用化的分时操做系统,是第一个真正体现操作系统领域各种先进概念和技术的操作系统。

🖋️ 1.1、基本特征

  1. 并发性:引入进程: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,并改善了系统的性能。 引入线程:对它的调度所付出的开销比进程小得多,能更高效地提高系统内多个程序间并发执行的程度。

  2. 共享性:互斥共享方式: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或独占资源。 同时访问方式:允许在一段时间内由多个进程同时对它们进行访问。

  3. 虚拟技术: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。 时分复用技术:利用处理机的空闲时间运行其他程序,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。空分复用技术:利用存储器的空闲空间存放其他程序,提高内存的利用率。

  4. 异步性:进程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。

🖋️ 1.2、基本功能

  1. 处理机管理:主要控制和管理CPU的工作。(CPU管理)

  2. 存储管理:主要进行内存的分配和管理 (内存管理:内存分配、地址映射、内存保护与共享、虚拟内存等)

  3. 设备管理:主要管理基本的输入输出设备 (IO管理:完成用户的 I/O 请求,方便用户使用各种设备,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,主要包括缓冲管理、设备分配、设备处理、虛拟设备等)

  4. 文件管理:负责对计算机文件的组织、存储、操作和保护等。 (文件管理: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、目录管理、文件读写管理和保护等)

  5. 进程管理:也称为作业管理,是指对计算机所进行的操作进行管理。 (作业管理或者进程管理:进程控制、进程同步、进程通信、死锁处理、处理机调度等)

🖋️ 1.3、系统结构

🎤 1.3.1、大内核与微内核

大内核:大内核是将操作系统功能作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放到内核。 由于各模块共享信息,因此有很高的性能。

微内核:由于操作系统不断复杂,因此将一部分操作系统功能移出内核,从而降低内核的复杂性。移出的部分根据分层的原则划分成若干服务,相互独立。 在微内核结构下,操作系统被划分成小的、定义良好的模块,只有微内核这一个模块运行在内核态,其余模块运行在用户态。

微内核OS结构

  • 足够小的内核

  • 基于客户/服务器模式

  • 应用“机制与策略分离”原理

  •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

微内核的基本功能

  • 进程(线程)管理

  • 低级存储器管理

  • 中断和陷入处理

微内核操作系统存在的问题:运行效率降低。

微内核OS的效率降低的最主要原因:频繁地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进行切换。即在完成一次客户对OS提出的服务请求时,需要利用消息实现多次交互和进行用户/内核模式以及上下文的多次切换。

✏️ 2、用户接口

Linux系统层次结构如下:

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两种方式:命令行(CLI)、用户图形界面(GUI)。不管是命令行还是图形,用户实质上都是通过程序来使用计算机。一般说来,用户可以通过两类接口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,一类是作业级接口(操作级接口,命令级接口),如命令语言、JCL等;另一类是编程接口(即程序级接口),即提供一组系统调用 ,供实用程序、应用程序与用户程序等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。

Last updated